專訪茅于軾——小額貸款的蓬勃發展
目前,國民幸福指數(GNH)的重要性已經廣為人知,它提供了建構新的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思路,這對于中國的轉型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這意味著21世紀報系關于重視GNH評估體系的呼吁已經部分地實現,從而需要進一步從更多元的方向、更細致的層面探討國民幸福指數和幸福區域建設?;谶@一目的,本版嘗試推出一些不定期的主題性專欄,比如本期開始的“小額信貸與民生”專題,即討論微型信貸和小額信貸與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平等、增進國民幸福的關系。
“"十二五"期間,小額貸款能否有突破性進展,我覺得主要看決策者的決心。”國內最早嘗試小額貸款的先鋒、著名經濟學者茅于軾對本報記者說。
早在1992年,茅于軾在山西臨縣龍頭村,資助交不起學費的孩子時,無意中萌發了嘗試幫助農民脫貧的小額貸款念頭。1993年9月,龍水頭村開始發放小額貸款。這是中國最早的小額貸款項目之一。
起初,操作非常簡單。茅于軾曾經公開表示,“最開始就是我自己掏了幾千塊錢,寄給了村民雒玉鰲,讓他借給有需要的村民。”
這個信貸實驗分為扶貧基金和付息基金兩種。其中,“扶貧基金”用于治病、治傷及求學,可貸款一年,不收利息,期滿時只須還本金;“付息基金”用于生產,如買化肥、經商、出門打工等,可借款6個月,要收息,月利息為1%。
2002年,他們開始在當地吸收存款,給存款村民提供6%的月息,資金規模一下擴大了4倍,并成為國內唯一一家能夠既存又貸的小額貸款機構。他們在保持了95%的高還款率同時,也踏入了“非法集資”的灰色地帶。
在2009年6月, 茅于軾成立了富平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3000萬元,以合法身份繼續前行。據了解,該公司發放小額貸款項目已累計600多萬元。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茅于軾。
小額貸款公司應由村民管理運營
《21世紀》:你理想中的小額貸款是什么模式的?
茅于軾:我理想的小額貸款是由私人出資的高效的小額貸款公司。治理模式上是當地村民充分參與的。比如在小額貸款公司,在出資人完成出資之后,其公司的運營管理,應主要依靠當地村民,因為他們最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和現實需求。為什么說城里人不大能理解為什么農民的需求?因為城里的大多數家庭只是一個消費單位,它不從事生產活動。在金融上是資金的供應者,因為他們有儲蓄,他們沒有對資金的需求。但農村家庭卻不同,他們的生產就在家里進行,不像城里人上班搞生產。所以農戶既是消費單位,又是生產單位。根據我們的經驗,一個農民可以管理一二百萬的貸款額度,是沒有問題的。
《21世紀》:你一直主張小額貸款的利率應該設計得高一點,但這樣會不會讓真正的窮人無法獲得貸款?
茅于軾:小額貸款也要遵循市場規律。金融業主張錢盡其用,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什么地方最需要?那就是出價最高的地方。世界銀行對小額貸款的研究表明,通常小額貸款的保本年利息率為15%-20%,這大大高出了一般商業銀行的利率。為什么要定這么高?
首先,這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從供應方面看,供應的成本比較高,所以利率比較高。小額貸款每一筆的貸款僅僅幾千元,只是一般銀行貸款業務的大約百分之一,而操作成本卻所差無幾。同時小額貸款的壞賬比較高,管理良好的不良貸款率也常常在3%左右。
從需求方面來說,你去申請國家的貸款三個月都拿不到,但是農村的小額貸款不到一個禮拜就可以拿到錢,它不需要抵押,不需要擔保,這就是高質量的貸款。一個高質量的貸款,利息就應該高一些。
其次,高額利息有利于窮人。如果定的利息低的話,結果往往被有關系的、有權勢的人拿到了,而真正的窮人拿不到低息貸款,他們只能借到高利貸的錢。
現在是比較高,但是如果把這個市場放開,大家都去放高利貸時,在競爭中高利貸利息就低了,你要是不讓它放高利貸,利息就高。
從中國的經驗來看,利率低的小額貸款公司,很多都關門了。
發展小額貸款有助提高國民幸福
《21世紀》:你認為,小額貸款在金融體系里面扮演一種什么角色?
茅于軾:首先,小額貸款的意義主要體現在為農民提供生活和生產所需的必要資金。過去我們為了發展工業,金融業一直在不斷地從農村里面提取大量資金,去做大項目,如各種大的基建項目和工業項目。問題是工業發展起來了,基建也先進了,而農村沒有與時俱進,相反城鄉差距在不斷擴大。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農村的金融問題沒有有效解決,現實是農村和農民缺少資金。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我認為,除了允許多種所有制金融進入農村外,小額貸款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引入小額貸款,可以讓農村很多閑散勞動力與資金結合起來,去創造社會財富,既發展了農村經濟,也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問題。
其次,小額貸款在當下的中國還有一個重要角色,就是給現在過剩的流動性找到一個出路?,F在流動性過剩,熱錢都去炒房了,大大抬高了房價,加劇了通脹,如果把這些錢吸收過來,去做小額貸款,可以一舉數得:流動性問題解決了,房價也可以得到部分穩定,農民的金融問題也可以得到緩解。
如此看來,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將大大提高國民幸福感。
《21世紀》:在中國,小額貸款有哪幾種模式?每種模式的發展現狀如何?
茅于軾:我認為,主要有三種模式。一種模式是政府辦的小額貸款,國家有國家扶貧基金會,地方有各個地方辦的扶貧版。從規模來看,地方政府的小額貸款資金也就是上百萬或者上千萬;一種是民間機構辦的,如各種民營的小額貸款公司,據說現在有2300多家;還有一種是外國機構辦的小額貸款, 如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但這種類型的規模不大。
小額貸款的主要障礙是不能吸收存款
《21世紀》:你如何評價中國小額貸款的發展現狀?
茅于軾:中國小額貸款的發展還比較滯后,整體上供不應求。根據估算,現在能夠為農村提供的小額貸款大約有2000多億元,而農村的實際需求大概為五六千億元,中間存在三四千億的資金缺口。
《21世紀》:你認為,阻礙小額貸款的主要障礙都有哪些?
茅于軾:我認為,目前一個主要的障礙就是小額貸款只能發放貸款,不能吸收存款。農村金融就是要調動大家的錢,留在農村運用。如果它不能吸收存款,就不是一個金融機構,而只是一個普通的企業。和一般企業相比,金融機構的特殊之處在于,它經營別人的錢,而不只是自己的錢。孟加拉國的尤努斯教授也強調說,小額貸款必須又存又貸,否則等于砍斷了它的一條腿。如果小額貸款只貸不存,就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當今社會信用不良,大規模開放吸收存款的小額貸款,的確有相當的風險(只是局部的,不可能波及大范圍),但是我們不能把社會風險與商業風險完全混在一起。從長遠來看,未來的發展方向肯定是既存又貸。目前有一個變通辦法,讓小額貸款機構以小比例抵押向國家大銀行整筆借款,以此作為運作資金。這樣既可避免和國家金融機構爭奪存款,又能調動別人的錢來運作。
此外,我也向銀監會提出建議,考察每個小額貸款公司的實際情況,在其經營達到一定年限后,從中挑選優質企業,允許其開展存款業務。
《21世紀》:你怎么看待民營銀行在發展小額貸款中的作用?
茅于軾:目前,民營銀行參與小額貸款比較小。因為金額比較小,收益率不高,而成本比較高。所以,銀行不會在這方面花費太多精力。再具體到民營銀行,參與的就更少了。
正是因為這種特點,即便是小額貸款公司,也出現一些不好的傾向,如很多小額貸款公司走偏了,開始做的貸款項目越來越大,背離了小額貸款的初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