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稱小貸公司管理辦法有望上半年出臺
據《財經》記者獲悉,小貸公司管理辦法已經完成征求意見以及修改工作,如果進展順利,有望于2015年上半年出臺。
自2005年試點以來,小貸公司正以驚人的速度在全國各地擴張,它已成為小微企業融資和民間資金進入金融領域的重要渠道。
央行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全國共有小貸公司8791家,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全國小貸公司實收資本8283億元,貸款余額9420億元,2014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228億元。
經過多年發展,小貸公司面臨的身份歧視、融資渠道窄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并制約行業的發展。一位知情人士介紹說,新的管理辦法充分體現了市場化主導的思路,小貸公司的行業定位明確、杠桿率放開和經營范圍擴大是三個主要亮點。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小貸公司將會獲得專業放貸機構這一嶄新身份。
小貸“新裝”
小貸公司一直期望擺脫自己一般工商企業的身份,成為非吸收公眾存款的金融機構,但是由于金融監管部門對小貸行業發展心存疑慮,故在行業定位問題上,未能與業內達成共識。
2014年上半年,由銀監會牽頭起草的小貸公司管理辦法開始征求業內意見,其在放寬融資渠道、擴大經營范圍上的突破,獲得了業界一致好評,但是對于仍保留其工商企業的身份,業內表示不滿。
共識雖并未達成,但是近期卻有了一個折中的結果,即將小貸公司定位為專業的放貸機構,一個介于一般工商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的身份。
早在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 (下稱央行)便力主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并試圖推動成立試點公司,但由于央行的主要職責在貨幣政策、金融政策上,并不負責具體金融機構的審批,因此,雖然包括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在內的官員曾極力推動,力求使其身份合法化,但是小貸公司的身份仍然很難有一個清晰的界定。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杜曉山回憶說,當時央行提出將五個省的五個縣作為試點,成立了7家小貸公司,地方政府對此興趣濃厚,成立試點公司的事情在當地引起了極大反響,并得到了當時國務院領導的認可。
2008年,根據國務院領導交辦,銀監會介入其中并與央行一道起草了《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的出臺,意味著小貸公司有了合法地位,并且這種新的業態得到了官方認可。
指導意見規定,小貸公司為一般工商企業,并提出了極為苛刻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比例。參與文件起草的一位人士回憶說,在當時“出生比名分重要”,為了讓試點的指導意見盡快出臺,只好接受小貸公司非金融機構的身份。
盡管如此,小貸公司仍然得到了極為迅速的發展,截至2014年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8791家,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一部分通過房地產、礦產開發等方式完成資本積累的民營企業家,也十分熱衷進入該行業。
一位資深從業人士介紹說,獲得非金融機構身份以后,小貸公司的融資渠道將會變寬、融資成本也會降低,不僅可以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而且獲得更好的財稅政策。例如所得稅可以從25%降低為15%,營業稅附加可以降低2個百分點;更重要的是,它增強了機構的公信力和社會認可度。
《財經》報記者獲悉,由銀監會牽頭起草的管理辦法,是在原有基礎上的突破,將其定位為專業放貸機構,相比以往,前進了半步。
杜曉山說,既然定位為放貸機構,那就要明確其與一般工商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區別,在政策上有哪些變化,“如果利率、稅收政策等方面都沒有變化,那就沒有意義了”。他呼吁,“放貸人條例”應該盡早出臺。卸任央行副行長之后,吳曉靈一直推動“放貸人條例”出臺,但是由于各個部門之間難以達成共識,該條例也一直延宕至今。
關鍵是杠桿率
“新的管理辦法沒有提杠桿率,也沒有限制小貸公司只能從銀行借貸,這是比較好的做法?!倍艜陨礁嬖V《財經》報記者。
指導意見曾規定,小貸公司“只能向不超過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且“融資比例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0%”。根據新的管理辦法,這一制約小貸公司融資渠道與比例的規定將被取消。同時不再提及融資比例,這對于小貸公司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
由于小貸公司不吸收公眾存款,這種“只貸不存”的模式注定其發展會出現資金緊張的困境。因此,在做好風險控制的同時,還要多方籌資,因為它關乎著小貸公司的長遠發展。
目前全國平均每家小貸公司注冊資本金約1億元,如果想擴大業務,則需要股東持續補充資本金,或者通過增資擴股方式融資,或通過銀行貸款,但是由于受制于“身份歧視”以及不超過資產凈額50%的規定,絕大多數小貸公司無法從銀行融資。
重慶一家小貸公司高管介紹說,2008年成立時注冊資本金5000萬元,目前已達到5億元,公司成立后第一個提供貸款的銀行是國家開發銀行,六年來共計貸款2億多元,但是從2014年開始該行進行政策調整,雖然并未明言斷貸,但是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貸款條件。招商銀行重慶分行、中國銀行重慶分行雖同意給該公司提供貸款,但最終都未獲總行批準。
上述人士認為,銀行拒絕貸款可能是與小貸公司的地位和身份有關。
目前,全國各省市小貸公司融資比例不一,其中最高的是重慶市。瀚華信貸集團市場總監張友雄告訴《財經》記者,當地小貸公司可以通過銀行貸款(0.5倍)、主要股東借款(1倍)、資產轉讓業務(0.5倍)、小貸同業拆借(0.3倍)等方式融資,融資比例可以達到注冊資本金的2.3倍。
但從實際融資情況來看,當地小貸公司并未達到這一水平。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測算發現,2014年重慶246家小貸公司,實收注冊資本金549.25億元,貸款余額743.13億元,杠桿率僅為1∶1.35。
近兩年,小貸公司融資渠道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對接資本市場的渠道正在打開,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小貸公司的融資壓力。
由于無法在國內主板上市融資,一些小貸公司轉道到美國、香港上市,例如江蘇鱸鄉小貸、重慶瀚華金控分別在美國、香港上市。此外,佐力科創、匯通金控等小貸公司也已遞交申請,準備在香港上市。2014年8月,蘇州高新區鑫莊農村小貸公司在“新三板”掛牌。
同時,小貸公司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規模開始擴大。2013年7月,阿里小貸通過深交所發行了首只小貸公司資產證券化產品;2015年2月,瀚華金控小額貸款資產支持專項計劃1號產品在上交所掛牌,發行規模為5億元,存續期為九個月;正奇安徽金融控股公司于2015年3月在上交所發行了5億元的資產證券化產品。此外,重慶金交所從2012年推出了小貸資產收益權產品,這些實質性的舉措都為小貸公司融資開辟了新的領域。
在融資渠道逐步擴大之時,融資成本也有逐步降低的趨勢。
據張友雄介紹,去年該公司融資成本為13%-14%。銀行貸款是最便宜的融資渠道,小貸公司屬于輕資產,從銀行貸款利率會上浮至少30%,同時需要擔保公司擔保(保費超過2%),融資成本約10%;通過重慶金交所融資成本在12%-13%之間,這包括支付投資者的收益(不低于7%)、擔保公司擔保費(2%左右),此外還有通道費、評估費等。
進入資本市場以后,可以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小貸債,融資成本將會進一步降低。正奇安徽金融控股公司副總裁卜延川3月28日透露,該公司融資成本為7.2%。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助朱鴻鳴博士認為,融資難限制了小貸公司進行外源融資、提高杠桿率的能力,融資貴則降低了小貸公司提高杠桿率的動力。對于一筆融資成本為15%的融資,僅考慮25%的所得稅和3%的壞賬損失,小貸公司的放款利率要達到23%才能實現盈虧平衡。
目前,股東給小貸公司經營層確定的凈資產回報率目標為15%左右。考慮營業稅金及附加、業務及管理費、資產減值損失和所得稅等成本費用,在沒有使用杠桿的情況下,要達到股東15%的預期回報率,小貸公司的平均放款利率要超過27%。即便預期回報率降至10%,小貸公司的平均放款利率也要達到20%左右。
高利率讓小貸公司背上了“高利貸”的不良聲譽,惡化了政策輿論環境,同時侵蝕了客戶的收益,大量優質客戶喪失,很容易導致“逆向選擇”。朱鴻鳴通過測算股東預期回報率所隱含的貸款利率水平發現,低杠桿率才是當前小貸公司產生高利率的關鍵原因。
多位受訪的小貸公司負責人對未來行業發展充滿信心,他們告訴《財經》記者,隨著監管政策放松,行業發展壯大,今后小貸公司的融資渠道會越來越寬,融資成本也會越來越低。張國祥說,“我們努力的方向是規?;?、標準化、規范化。從現在開始,把資產管好、經營好,這才是你的核心競爭力,有了這個競爭力,行業就會進入良性循環?!?/span>
合規與創新
新的管理辦法的第三個亮點,是小貸公司經營范圍將有所擴大。原來小貸公司只允許辦理各項小額貸款,今后將以貸款業務為主,同時可以涉足股票、債券交易、企業財務顧問、擔保代理銷售、票據貼現等業務。經營范圍的擴大,將會使小貸公司經營收入多元化,不再只是依靠貸款獲取收益,這無疑將大大緩解小貸貸款的高利率現象。同時,小貸公司經營的地域限制也將被取消。
業內人士預計,新的管理辦法出臺后,小貸行業將會加速分化,一些資本實力雄厚、經營規范的小貸公司將會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相反,一些不規范的則會被市場淘汰。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經濟部主任Jurgen Conrad 3月28日稱,真正意義上的小微貸款,額度是非常小的。中國國有銀行的中小企業貸款平均額度為120萬元,而小貸公司,目前提供的貸款平均額度大概在40萬至60萬元之間,村鎮銀行也在30萬元以內,相對來說都是比較高,Jurgen Conrad認為,從國際標準來看,即使村鎮銀行也不能被劃到小微貸款的范疇。
Jurgen Conrad說,如果按照國際標準(最高貸款額度為人均GDP的2.5倍),中國小微貸款額度應在10萬元以內。目前,農信社體系提供的貸款額度非常小,70%的貸款額度在5萬元以下。“我們拿中國相對落后的九個省的數據來看,普遍民眾對資金的需求可能只是三四萬元,所以我確定一件事情,就是大量的客戶是沒有被充分服務到的,他們是在用非正式的方式,比如親戚朋友借款等,來滿足他們對小額資金的需求。”
因而,在國家松綁監管政策時,小貸公司也要真正秉承服務小微企業的使命,合規經營。目前,部分小貸機構會涉足信托業務,而由于信托項目會牽涉到眾多普通投資者,這等于突破了小貸公司不吸收公眾存款的“紅線”。
最近兩年,互聯網金融崛起,一些小貸公司開始涉足P2P領域,并且呈現出小貸公司貸款下降,P2P貸款上升的趨勢。安徽一家小貸公司負責人介紹說,P2P貸款實際上就是小貸公司的表外業務,它突破了監管部門對小貸公司杠桿率的限制,融資成本也更低,該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即是做大表外業務。
江蘇金農公司與國家開發銀行共同出資設立的名為“開鑫貸”的P2P平臺則是這種模式中做的較大且較為規范的。江蘇省A級小貸公司在出現有客戶需求而無資金可貸的困境時,便將客戶提供給“開鑫貸”平臺,并為其借款提供擔保。平臺則負責審核小貸公司資質和借貸客戶信息真偽。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這種模式雖然突破了小貸公司部吸收公眾存款的“紅線”,但能否大規模推廣值得商榷。
央行官方網站定期公布小貸公司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出這個行業“小且散”的特點:小貸公司資本實力相對較弱,資金杠桿率低,機構分布分散,從業人數少,無法和其他金融機構匹敵。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8791家,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全國小貸公司實收資本8283億元,貸款余額9420億元,2014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228億元。小貸公司數平均每個省(市、自治區)284家,最多的是江蘇、遼寧;小貸公司從業人員平均每個機構13人;實收資本平均每個機構接近1億元;貸款余額為實收資本的1.14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曾對全國小貸行業發展進行調研,并形成了調研報告。調研發現,全國小貸公司呈現出規?;洜I的趨勢,具體表現在:(1) 單體小額貸款公司的規模不斷增加,一些小額貸款公司的注冊資本甚至超過10億元;(2)出現了一批連鎖性的小貸公司集團。
小貸公司數量、貸款余額最大的是江蘇省,業內人士認為,這和江蘇省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小微企業發展迅速的特點有關,也和江蘇省獨具特色的小貸公司創新模式有關。
金農公司是江蘇省小貸公司的省級服務平臺的國有控股企業,也是江蘇省的小貸協會,其角色頗似農信社的“省聯社”,接受省金融辦指導,為全省小貸公司提供協會管理、IT基礎支撐、業務創新、輔助監管等服務。
山東省也效仿該模式,組建了省級小額貸款行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山東惠眾新金融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為全省小貸公司提供融資、融資性擔保、再融資、電商、產品創新等方面的服務。
另一個業務模式創新的案例是阿里巴巴小貸公司,阿里小貸基于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臺的數據,向其旗下電子商務平臺的小微企業和個人創業者提供批量化的無抵押、純信用小額貸款。由于不需要物理網點,成本更低,其貸款利率較低。
在北京國融創新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郭飆看來,傳統的小貸公司擁抱互聯網金融并非可取之道。他認為如果沒有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這樣閉環的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系統,小貸公司單獨做開放的互聯網金融,將難以存活。
在不久前召開的小貸聯席會議上,郭飆是為數不多的看空者,雖然更多的小貸從業者表示將積極擁抱互聯網金融,但是郭彪認為,這樣的創新,亦應以合規經營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