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信業:金融產品如何迎接“定制時代”?
摘要:隨著消費力的提升,商業的推動力越來越從生產商向消費者轉移。互聯網的發展,讓消費者更為廣泛地發出自己的聲音。有了消費者的需求反饋,一個開放、分享、共建的供需網絡逐漸建立,強調個性化、動態化的“定制時代”也即將來臨。
隨著消費力的提升,商業的推動力越來越從生產商向消費者轉移。互聯網的發展,讓消費者更為廣泛地發出自己的聲音。有了消費者的需求反饋,一個開放、分享、共建的供需網絡逐漸建立,強調個性化、動態化的“定制時代”也即將來臨。
作為對社會經濟反應最敏感的金融經濟,又會以什么形態應對“定制時代”呢?
● 保險
近日,一則“上海財經大學大二學生創業賣‘掛科險’”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微博:同學只要投保5元,考試若不及格,就可以獲得30元的補償,取得高分的同學,也可以拿到20元的鼓勵費用。
“掛科險”在短短2天內就賣出100份,雖然目前尚未實現盈利,但已經與正規的保險公司接洽,該團隊還計劃針對學生群體設計“自行車被盜險”。
其實,自保險公司“觸網”后,不但多了保險營銷的渠道,保險產品也更加豐富。比如,目前智能手機用戶群龐大,極具針對性的“手機碎屏險”經某手機廠商推出,再由支付寶豐富功能,現在已然開辟了廣闊市場;而基于國內航班時常延誤的現象,“航空延誤險”的出現也受到出行叫苦不迭的市民的追捧。
這些大多是之前少有人問津的小險種,但聯合電商后,實行更精準的客戶定位,許多小保險公司通過與大保險公司的差異化競爭而銷量大增,已然呈現出財險發展的新景象。
●信用卡
據銀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信用卡藍皮書顯示,截至2014年底,國內信用卡累計發卡量4.6億張,當年新增發卡量6400萬張,較年初增長17.9%。但由于信用卡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已漸見飽和,通過對比數據得知,2011-2014年信用卡活躍率分別為53.3%、56.1%、57.8%和58.7%——信用卡發行數量雖高,但有4成卡并不活躍。
為了不限制于業務上的“數量”增長,發卡行還有志于盤活優質用戶,所以在玩法、產品方面都要求創新——其中,“移動互聯元素”的植入就是重中之重。
各銀行在與微信合作方面就有著突出表現,各大銀行都顯得十分積極,其中尤以股份制商業銀行為甚,比如廣發、招行、中信等最快地開通了微信銀行;幾大國有銀行的步伐也隨之趨緊,比如建行微信銀行就設立了“微金融”、“悅生活”和“信用卡”三大服務模塊,覆蓋了75項金融功能。
在移動領域與微信等終端應用結合,通過數據預測和消費者分析,掌握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為客戶“貼標簽”,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正是銀行通過大數據等手段改變信用卡市場模式,對 “定制時代”作出的回應。
●消費金融
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研究,2014年我國個人消費貸款余額約為7.7萬億元,而且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遞增, 2018年將達17.5萬億元??梢娢覈M結構正從生存型消費向教育、旅游等發展型和品質型消費過渡,消費金融市場巨大?!谑窍M金融貸款應運而生。
雖然目前體系尚未成熟,但消費金融借政府力推的東風扶搖直上。除了實體消費金融公司,各大電商平臺也陸續接入“線上消費金融”。比如京東商城的“校園分期”活動,基于支付寶的信用記錄,在校大學生網購可以享受最低3000元的信用額度、最長兩年的還款服務。此外,京東的“白條”、淘寶的“花唄”以及蘇寧的“蘇云”也旗幟鮮明地搶占消費金融市場。
小至快消品,大至旅游、教育、大件家具及房貸車貸,消費者消費形式的復雜不一,有著難以規整的“塑形”;而消費金融產品模式靈活多變,以最大的延展性貼合了消費“塑形”。
●小額貸款
作為金融體系的強力補充、民間借貸的有機延伸,小額貸款自誕生起就是真正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民營小額貸款既沒有像銀行貸款或信用卡那樣對客戶階層和客戶標準設置嚴格的準入門檻,也沒有如消費金融業務那樣局促于一二線城市。借助互聯網手段定位客戶需求設計產品,小額貸款真正意義上打破了金融產品的階層限制、城鄉限制、線上線下限制與資金用途限制。
“接受客戶信號反饋——設身處地研究產品——打破客戶申領壁壘”已經成為小貸行業產品研發的趨勢。比如,中安信業根據發薪方式帶來的授信障礙,研發出任何發薪方式皆可申領的貸款產品;根據申請渠道的網絡化,研發最快可3小時放款的多款網絡貸款產品……
既顛覆了“貸款公司——貸款客戶”至上而下的產品研發銷售模式,又在把握風控技術的同時,機動調整審核條件、額度和費率,根據貸款用戶的需求和條件提供定制化服務,正是“定制時代,無不熨貼”的最好體現。